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通知公告 > 通知公告 > 正文

关于印发学校领导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动员大会上讲话的通知

2016-12-12

关于印发学校领导在内部质量保证

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动员大会上讲话的通知

各部门、各单位:

2016年12月8日下午,我校召开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动员大会。会上,孙喜平副院长解读了《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徐建平院长和巴音巴图书记分别作了重要讲话。现将三位校领导的讲话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部门、本单位实际,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

党政办公室

2016年12月12日

在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诊断与改进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巴音巴图

同志们:

刚才,乔志远副院长宣读了学校《关于成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委员会的通知》,孙喜平副院长解读了《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徐建平院长对做好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必要性做了说明,并对落实诊改工作各项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在诊改过程中要牢固树立“质量立校”、“勇于创新”、“责任担当”三个意识,大家要认真领会,会后做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谈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开展诊改工作的重要意义

㈠ 开展诊改工作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部委高度重视现代职业教育建设和发展,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和《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去年6月,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就职业教育工作专门做出重要批示,李克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接见全体与会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刘延东、马凯两位副总理在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就职业教育来讲,领导重视前所未有、改革力度前所未有、部门协作前所未有,为我国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绘制了新蓝图,开启了新阶段,翻开了新篇章,对我们高职院校来说,是一件幸事,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在于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建立我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是从学校自身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改革、课堂教学与实践、学校管理与制度、校企合作与创新、质量监控与成效等人才培养工作要素着手,形成内外结合的全方位、多元化的质量保证机制,实现质量保证的全面性、全过程性和全员参与性,形成特色质量文化,从而实现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㈡ 开展诊改工作是履行高职院校主体责任,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手段

开展诊改工作既是深化落实《决定》的重要举措,也是新形势下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战略选择。是国家创新管理形式、发挥学校主体作用的一次有益尝试。与以往的评估要求不同,此次教学诊改是国家“管办评”分离背景下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打破传统评估旧模式,唤醒学校自我质量保证的主体意识,落实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主体责任,加强教育行政部门事中事后监管的制度设计,做出学校的特色与亮点,促使学校教学质量螺旋式上升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诊改旨在建立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证工作新常态,学校是诊改工作的主体,通过确立“以生为本,人人成才”的质量观念,明确学校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建立“五纵五横一平台”为基本框架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将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提升融为一体,形成常态化、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实现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㈢ 开展诊改工作是示范校向优质校过渡的关键环节

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2010年,教育部和财政部继续推进,新增建设百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到去年,教育部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提出建设200所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的目标,可以说为高职战线树立起了改革发展的“新标杆”。过去10年,示范院校建设以工学结合的专业建设为重点,在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服务能力、提高办学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这一时期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亮点。骨干校建设以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倒逼一些地方政府出台了校企合作、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顶岗实习补贴、兼职教师课时补贴和实训耗材补贴等配套政策,使骨干校的创新经验上升为制度化成果,整体优化了高职的发展环境,提升了产教融合的契合度。而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优质高职建设则重点抓产教融合的院校整体质量的提升,总体而言,可以说工学结合是在教学层面建设,校企合作是在办学层面建设,而产教融合则是在管理层面建设。我们今天谈的诊改工作,正是贯彻落实国家针对高职院校建设提出的系列目标任务过程中各项工作的整改完善、查缺补漏,是我们总结示范校建设成果,向优质校建设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环节。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是切实发挥学校的教育质量保证主体作用,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持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诊改工作是影响我校未来五年发展和办学定位、办学层次、办学水平的一项重大事件,大家应该端正思想,实事求是,加强对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制定的诊改工作方案的学习,深入理解诊改的意义,准确掌握标准内涵,不断更新理念,强化质量意识,树立全面质量观,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实施方案上来,把诊改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精心组织。通过一个时期的学习研究、考察交流,结合部门、单位实际,制定出适合本部门、本单位的诊改方案,建立有关数据库,为我校诊改标准建设提供依据。

三、强化考核,绩效挂钩

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把诊改工作纳入到我校“十三五”整体规划中,制定明确的时间表和切实可行的路线图。一是建立工作机构。成立以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副书记、副校长任副组长,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委员会,领导和指导学校诊改工作,协调解决问题,保证人力、物力、财力的落实。委员会下设质量办公室,负责处理诊改工作日常事务。二是修订完善诊改工作标准。把明确办学定位,厘清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数据平台建设与监控等作为诊改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找准自己在诊改工作中的角色定位,明确各自职责,理清思路,明确目标,严格按照“三高”要求推进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找出我们在办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拿出解决方案,要在12月底前出台各自诊改标准并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公示。三是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严格过程管理和考核。各部门、各单位要将诊改工作与深化校内改革、创新管理机制结合起来,强化内部考核,把诊改工作作为干部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要把全体教职工在诊改工作中的表现出的工作业绩、实绩贡献与绩效工资直接挂钩,进一步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把其作为年底总结评价的重要依据,形成全校上下、全体师生员工齐抓共管的局面。

四、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诊改工作是我们向优质校建设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举措。全校上下要凝心聚力,强化领导,形成党政齐抓共管的局面。一是要将诊改工作列为党委、行政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汇报。诊改工作不是阶段性的任务而是一项长期的常规工作,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按照学校诊改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依据诊断项目表,进一步细化任务、找准问题、明确责任,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天天抓、月月抓、年内抓,抓常、抓细、抓长,确保诊改工作高质、高效的向前推进。各部门、各单位要从学校事业发展的高度,加强对诊改工作的学习和研究,深刻理解诊改工作的重要性。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管理意识,树立责任意识,在工作中带头承担责任,本着对全体教职工高度负责、对学校事业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带头勇挑重担,带头真抓实干,一级对一级负责,切实把工作抓到位、抓到底、抓出成效。要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主要任务,切实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积极投身到诊改工作中去,处理好诊改工作与日常工作的关系,切忌与日常工作“两张皮”。二是积极推动教授治学和学术决策机构建设,充分听取专家教授在专业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和端正学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将构建现代职教体系与国家战略有机结合,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三是要建立督促检查机制,狠抓落实到位。督促检查是保证决策执行的重要手段。学校将对诊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查和问责,切实提升政策措施执行的有效性。对措施不力、未能按时有效完成工作任务的,予以通报批评;对工作拖延、推诿扯皮影响整体工作进度的,校领导要约谈所在部门、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进而构建符合学校自身定位和特色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形成质量保证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同志们,2016年已经接近尾声,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各级领导、干部职工要紧紧围绕教育教学、育人根本,以当前开展诊改工作、落实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落实十八届六中全会从严治党要求,对薄弱环节抓紧整改,加强监督管理,以建设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为目标,力争把学校各项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在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诊断与改进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徐建平

老师们、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专题会议,主要任务就是动员部署、全面启动我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会议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什么是诊改?为什么要开展诊改?二是动员部署此项工作,提出明确的工作要求。2015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等文件,根据教育部的统一部署,各高等职业院校现已全面启动了这项工作。下面,我想就诊改谈几点认识。

一、充分认识诊改工作的内涵及必要性

当前社会,“教育质量”和“质量保证”成为各国教育改革普遍关注的焦点,在全世界范围掀起了高等教育质量保证运动的热潮。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有两个紧密联系、互为支撑的重要方面,即外部质量保证(简称EQA)和内部质量保证(简称IQA)。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以来,我国教育聚焦“提高质量”和“内涵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设计并构建了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平台、二支柱、三保证”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制度。“一平台”是指建立国家质量监测数据平台;“二支柱”是指全面开展院校评估与高标准的专业认证;“三保证”分别是指发挥高校质量保证的内驱力、外部质量保证的外推力,吸收借鉴国际先进理念经验参与国际高教质量保证工作。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三方面的重要保证中,高校如何有效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质量保证的内驱力是当前提升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

我们大家都知道,“诊断”属于医学术语,但是近年来,诊断学理论的基本观点、方法和原理,逐渐向社会科学领域渗透,形成了社会诊断、教育诊断等理论。教育诊断理论出现在21世纪前后,是一种新型的应用教育技术,它在引领学校建构反思意识、强化发展动力、开拓发展思路、提高学校效能,促进学校自主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人们可以利用教育诊断理论来研究教育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并对其进行诊断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从而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飞速发展,但不可否认和回避的是,我们当前的高职教育正处于“以问题为中心”的时期,院校数量剧增、招生遇到瓶颈、生源和办学质量参差不齐、发展特色不明显、竞争力和吸引力不强等诸多问题都在困扰着我们高职教育的发展。教育质量是我们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类型,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构建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所在,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人才红利的重要抓手。前不久,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刚刚落下帷幕,我们可以看到,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必然需要数量庞大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这为职业教育提供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职业教育如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势必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成效,也必将成为制约职业院校自身发展的桎梏。基于此,教育主管部门筹划建立并实施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制度,支持和引导学校全面开展“诊改”工作,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运行机制,是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最近一段时间,“诊改”成为职业教育领域热议的话题。作为一项事关政府职能转变、激发院校活力、建设质量共治机制的深刻变革,有人却提出了质疑,甚至认为只是评估的变相提法,目的就是再给学校加个“紧箍咒”。那么,究竟诊改与我们之前的评估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在我看来,二者还是存在根本区别的。评估的工作原则是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估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20字方针,各评估项目最终落脚在“重在建设”,其价值聚焦在促进高职院校改革与建设上。有专家形象地指出,评估工作是“评动不评静,只诊断、不开方”,由院校自身根据评估结论进行整改。而“诊改”定位于“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16字方针,它的价值聚焦于“重在改进”。从其导向上来看,“诊改”体现出“既要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又要同步制定、落实整改措施,以促进诊断项目持续改进”的价值倾向。具体而言,该举措主要体现了新形势、新任务下国家对高职教育改革的三个新要求。

一是落实质量保证主体责任的要求。伴随职业教育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提升,职业教育出现了由政府主导向院校自主这样一个大的转变。按照管办评分离的原则,政府依法履职,发挥教育督导作用;学校依法治校,发挥教育质量自主保证作用;社会广泛参与,发挥教育评价监督作用,形成教育决策、执行和监督三者相互区别、相互协调并且相互制约的良性互动机制,改变长期以来存在的高职院校被动接受管理、监督和评价的状况。随着办学自主权的逐步落实,要求高职院校主动适应形势变化,发挥改革创新的主体作用,落实教育质量保证的主体责任。

二是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运行机制的要求。“诊改”的根本出发点是探索建立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需要的职业院校内部教育质量保证体系,营造有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特点的现代质量文化。作为高职院校,我们的建设发展必须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挖掘内部潜力、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夯实基础、下工夫练好内功,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着力构建起科学、合理的内部质量保证机制。与此同时,我们还要依托外部的质量保证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的采集与管理,建立常态化、周期性的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逐步建立起具有自我诊断、自我改进和自我完善功能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三是实现创新发展的要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高职院校实现创新发展,发展动力向院校自主转变,发展模式向内涵建设转变,办学状态向全面开放转变,评价体系向内涵指标为主转变,教师队伍向注重双师结构转变,社会服务向教学培训与应用研发并重转变。这些转变的核心是增强高职院校发展的内生动力,注重学校自身的内涵建设。建立诊断与改进工作制度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是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同时,也必将成为促进学校创新发展的有效抓手。

二、准确把握诊改的基本要求和各项工作任务

就我看来,诊改工作所要建立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应包括以下几个系统:一是质量标准系统,主要包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以及与质量相关的管理文件制度。二是质量生成系统,主要指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和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包括课堂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实践教学的项目、实施、管理,以及育人的载体、环境、氛围等。三是质量监控系统,包括对人才培养和管理实施过程的检查、监控、评价、考核等。四是要素支撑系统,主要指人才培养过程中人、财、物的支持与保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人才培养也是如此,要有师资、经费、设施、设备、场地等基本条件的有效保证。五是质量信息系统,主要职责是将各个系统的相关信息及时传递到其他系统,同时将质量评价监控系统诊断后的相关信息及时传递到其他各个系统,形成闭环,以促进相关系统的及时改进。

诊改工作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诊断是手段,改进是目的;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诊断是手段,提高人才培养工作质量是最终目标,而实现从手段到目标的转化,必须借助改进这个环节。我认为,当前我们应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工作:

㈠ 应尽快制定完善学校各项规划制度及相关工作任务和标准

诊改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 照检查的过程,在诊断的实际操作中,我们既要与各部门、各岗位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工作标准、工作流程对照,又要与学校制定的阶段性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目标对照,从而检查预期规划目标尤其是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中所设定目标的完成度。因此,制定完善规划制度及相关工作标准是我们当前诊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首先,应尽快制定完善我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十三五”发展规划既是我们在“十三五”时期事业发展的蓝图,更是我们当前如何迈向这个宏伟蓝图的行动指南。因此,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首要的是要准确把握学校当前的真实基础,找准我们的行动起点和发展方向,并将其转化或分解为学校的年度工作任务、目标,也就是我们诊改系统中的目标任务链。从学校来说,“十三五”规划能否开好局、起好步,不仅决定了我们的诊改工作能否顺利推进,更决定了我们在“争创优质高职院校”的进程中能否有所作为,关系到学校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能否有新的发展和突破,也影响着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和学校的社会形象。

其次,应尽快修订完善制度、标准和岗位工作职责,提高治理能力。全面梳理和完善教学、学生、科研、后勤、安全及人事、财务、资产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规范和流程,制定学校管理工作手册,形成系统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尽快修订完善各部门、各岗位工作职责,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规程,形成规范、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使之成为提高治理能力的有力保证。

㈡ 建立常态化周期性的诊断与改进工作制度

探索建立“五纵五横一平台”为基本框架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围绕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五个层面,基于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与条件、教师队伍与建设、课程体系与改革、课堂教学与实践、学校管理与制度、校企合作与创新、质量监控与成效等十个人才培养工作要素,建立包括学校办学、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的内部诊改工作制度。要结合我校发展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诊改工作方案与实施细则,切实提高诊改工作的有效性,高度重视诊改工作中的改进环节,确保此项工作取得实效。

㈢ 要全面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信息化是提高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有力支撑。我们要按照教育部《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的要求,制订和完善我校数字校园建设规划,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积极探索建立互联网+模式的教学、管理、服务系统和运行机制,发挥信息技术在提高人才培养和院校管理水平中的支持作用。强化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建设数据集中、系统集成的应用环境,实现教学、学生、后勤、安全、教科研等各类数据管理的信息化和数据交换的规范化。积极健全管理信息化运行机制,提升运用大数据平台进行数据采集、挖掘、分析和应用的能力,逐步发挥大数据在学校诊改中的作用。

㈣ 要强化人才培养工作数据采集管理

诊改倡导的是以数据和事实为基础进行的质量管理。随着高等教育系统日益复杂化,尤其在信息化、大数据时代背景之下,传统的经验管理模式已很难胜任质量管理的新要求,高等教育质量管理越来越需要从经验走向科学,建立相对科学、规范的质量保证与监测机制。

通过多年的运行我们可以看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库为我们的诊改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能够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诊断与改进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强化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在诊改工作的基础作用,前提是必须保证数据的完整和准确。为此,要切实加强人才培养状态数据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高度重视数据采集工作,确保数据的采集质量。按照源头采集、实时采集、准确采集的要求,逐步实现从学校各业务系统自动采集数据。要把应用作为重点,完善数据平台在内部管理运行中的状态分析和监控功能,使之能够进行日常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推动教学工作持续改进,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目标的实现。

三、牢固树立诊改工作中的“三个意识”

㈠ 要坚定质量立校的意识

人才培养质量是攸关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大问题,也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核心问题,我们的广大教职工要不断强化质量意识,把质量提高作为我们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追求,形成全员参与、全程控制、全面管理的现代质量文化,使质量保证成为全校教师的自觉行动。积极探索建立“五纵五横一平台”为基本框架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形成一系列目标链、标准链,逐步形成人人心中有“质量”,校园处处是“质量”的特色质量文化,从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呈现螺旋式上升。

㈡ 要树立勇于创新的意识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国家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愿望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高职院校的改革已势在必行。当然,我们在看到当前难得发展机遇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切实转变观念,增强创新意识,积极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重过程重微观,致力于每个教职工责任的落实,构筑多元主体组织多维评价格局,重视学生学习产出评价的研究和探索,及时引入最新信息技术,这些都应当成为我们构建职业教育现代质量保证体系、打造人才培养质量共治机制的重要保证。

㈢ 要强化责任担当意识

当前的诊改工作是我们探索建立现代职教体系迈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是我们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完善和创新,同时也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它涉及所有部门、各个系统和各个层面以及每位师生员工理念意识、形态模式、行为习惯等的改变, 需要诊改落实的内容庞大而复杂,是一场所有人都必须直接参与并做出承诺,牵一发而动全身性质的深刻变革。到今年,学校的在职教职工已近600人,学生近万人,我们的每一位师生员工都是学校改革的担当者、学校发展的推动者,还是质量生成的责任者。事业不发展,工作不担当,我们将无以取信于社会!当前,学校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发展任务重,尤其需要担当。要积极树立实干实绩导向,增强服务意识,把服务到位不到位、服务对象满不满意作为工作的标准,把诊改工作能否落到实处作为最大的政绩。在每一项具体的诊改任务中,我们全体教职员工要切实做到真抓实干,注重细节,任务要落实到人,不放松,不推诿,认真负责,踏实工作,绝不能因个人原因影响部门的工作进度,更不能因一个或几个部门的原因影响全校诊改工作的进程,对不作为或工作出现问题的部门、单位和个人,我们要严肃问责。今后的考核是绩效性工作考核,其结果在目标任务和标准制定以及工作诊改流程中均已生成,是否合格,考核者和被考核者一目了然。

同志们,落实诊改难度很大,如果我们只依靠少数人的努力,又缺少相应的机制保证,没有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诊改最终只能停留在嘴上和纸上。当前高职教育形势发展很快,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究竟如何做才能有特色?总体来看有两大任务:一是围绕质量文化建设,推进教育质量稳步提高的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特别是200所优质校建设,任务艰巨,但使命光荣;二是回归人本素质教育,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强化文化育人。当前,我们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如果不下决心,没有勇气去突破瓶颈,等来的只能是我们办学水平与社会需求的脱节。难,从来都不是理由,迎难而上,“变中求进、进中求新、新中突破”方是正道。我相信,随着学校诊改工作的全面启动和成功运行,我校的职业教育必将开启新的发展里程,创造新的更加骄人的业绩。

解读《九球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

孙喜平

从我校被教育部确立为全国诊改工作试点学校以来,我代表学校参加了两次全国试点院校汇报交流会议。下面就我对这项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向大家汇报。

一、诊改工作将成为学校十三五期间的重点工作

大家在学校《关于成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委员会的通知》上应该已经看到,我们学校的诊改工作委员会是书记和校长双主任负责制,可见学校党委和行政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诊改工作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工程,涉及学校全部教职工,覆盖学校全面工作,是全方位质量提升工程。将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学校着力要抓的一项重点工作。所以要求广大教职工尤其是今天参会的环节干部尽快将认识提高到学校党委、行政的决策部署上来。

二、诊改工作的基本思路和目标

诊改工作的基本逻辑是用先进的企业质量管理理念完善高校内部质量管理体系(诸如:全面质量管理(TQM)、目标管理、知识管理、卓越绩效管理等理论)。

诊改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依托校本数据平台,建立透明化在线办公体系,通过对平台大数据分析,对各项工作进行自我评价(即诊断),根据诊断的结果对工作进行调整弥补(即改进),并按这个逻辑不断地修正工作目标,提高工作标准,提升工作质量。

我试着举个例子给大家说明一下:我们身体不舒服了,我们先根据自己的医学知识自我诊断,吃一些下火消炎药,病好了,那就是说诊断对了,药到病除。当发现没好转,说明我们诊断有误,需要去找大夫看了(这就是平台数据生成的诊断报告和第三方提供的诊断报告)。吃了大夫开的药,病好了。不断求医问药使我们认识到积极锻炼才是最佳的预防疾病的方法(这就是实现了我们工作质量的自我主动提升)。

诊改工作的目标就是转变我们的工作模式和态度,形成一种自我督促、自我革新、自我提升的工作习惯,通过长期贯彻坚持,形成积极向上的质量文化。

三、诊改工作的模式

诊改工作的模式就是大家熟知的“五纵五横一平台”。

“五纵”是指诊改的五个工作系统:决策系统(党委、质保委员会、质管办等),质量生成系统(二级学院、教务处、团委等),资源建设系统(国资处、基建处等),服务支持系统(财务处、人事处、宣传部、后勤处等),监督控制系统(监审处、质管办等)。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部门的划分是诊改工作系统内的职能和分工,而非这些部门在学校的职能与分工。

“五横”是指按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开展诊断与改进。形成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的考核性诊断,并将诊断结果与津贴分配挂钩,提高各项工作的完成质量。学校层面,按照“目标任务、项目建设、质量控制、工作业绩、创新贡献”五个一级指标开展考核性诊断。专业层面,按专业建设方案开展考核性诊断。课程层面,按学生学习达标开展过程性诊断。教师层面,按教师发展标准开展考核性诊断。学生层面,按学生发展标准开展自测诊断。

‘一平台’是指建设一个与对接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的校本数据平台,根据工作职责设计工作流程,形成具备实时检测、预警、追责功能的公开透明的网络办公环境。对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的实时数据进行采集,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对专业教学、教师发展、学生学习、教学管理、多方评价、学校安全等方面的一体化的管理和服务,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各级管理决策机制。

四、诊改工作的机制与近期工作安排

我校成立了书记、校长担任主任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委员会作为诊改工作的领导指挥机构,下设质量保证办公室,配备了专兼职工作人员。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是学校的长期工作,也是我校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各项目标的有力保障。

学校的《诊改实施方案》已于11月底上报至全国诊改委员会。下一步我们将组织编制《实施细则》,同步推进的工作还有《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和七个专项规划(即《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规划》、《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科学研究与校企合作》、《校园基本建设规划》、《文化建设规划》、《信息化建设规划》、《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以及厘清诊改系统内、外各部门、各岗位工作职责等。诊改工作对于全国的高职院校来说是个全新的课题,包括专家的解读也不尽相同,今天就我个人的理解和体会与大家分享,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力争把我校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工作,成为契合学校实际、彰显办学特色,促进学校科学优质发展的有力保障。